2: Six dynasties

第一節 犍陀羅藝術與笈多藝術的東漸

犍陀羅藝術
前期:貴霜王朝統治時期,約從公元1世紀初至3世紀中葉,以片巖石雕為主。
後期:薩珊王朝和寄多羅貴霜人統治時期,約從公元3世紀中葉-5世紀末,以泥塑為主。比前期更具古典主義氣質。
貴霜時代犍陀羅佛像開始打破印度早期佛教藝術的禁忌,遵循希臘、羅馬雕刻的慣例,仿照希臘、羅馬神像的樣品。
犍陀羅佛陀立像,2-3世紀,片巖,白沙瓦博物館。
犍陀羅佛陀坐像,2-3世紀,片巖,高73厘米,白沙瓦博物館。

笈多藝術
樣式:馬圖拉和薩爾納特,代表印度古典主義最高成就。
馬圖拉樣式:眉毛細長;眼簾低垂;鼻梁筆直,下唇寬厚,耳垂拉長呈矩形,頸部有三道折痕,被稱為“濕衣佛像”。
薩爾納特樣式:比馬圖拉樣式更為單薄,幾乎像玻璃一樣完全透明,僅在領口、袖口和下擺邊緣依稀可見幾絲透明衣紋,被稱為“裸體佛像”。
阿旃陀石窟:開鑿於公元前2世紀-7世紀。雕塑多屬裸體佛像,壁畫運用凹凸暈染法。
南印度阿馬拉瓦蒂:近似馬圖拉樣式。… ...➔➔➔

Han dynasties

第一節 外來工藝品與佛教藝術的東傳

西漢時期對外交流:絲綢之路;可能的海上航道。
將域外想象為神秘的超自然的世界,激發了社會對於域外物質與文化的興趣。

民間與西域的交往最早開始於先秦時期
代表:青銅錯金銀有翼神獸。(或許與中亞、中亞的格裏芬形象有關)
古代遊牧民族的遷徙對早期歐亞大陸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來自域外的工藝品
器皿
銀盒:水滴紋凸瓣,公元前2世紀,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采用錘揲工藝(可能來自古波斯),有的有青銅圈足和飾件。
銀壺:青海大通上孫家寨乙區3號墓出土,漢末至魏晉初年,肩部以錯金工藝裝飾六朵花葉,從風格看有可能是中亞的產品。
玻璃托盞:1-2世紀,廣西貴縣南鬥村出土,淺綠色,還有黃綠色玻璃瓶,均屬羅馬玻璃制品。

紡織品
壁掛殘片: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新疆洛浦縣山普拉1號墓出土,上端人頭馬,下端執矛武士(可能是亞歷山大)。
棉布殘片:1-2世紀,新疆民豐尼雅出土,白地印藍花,左下角有手持豐饒角的豐產女神德莫忒爾裸體半身像。(可能來自貴霜王朝的犍陀羅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