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modern art history notes 1

《点石斋画报》
编者:由吴友如主编,主要作者有吴友如,田子琳,金蟾香,周慕桥。
特点:配合新闻;注重时事;图文互释
表现形式:追求传统技法,汲取明清时期木刻版画艺术特点,同时采纳西洋绘画透视和人物解剖的特点,新颖活泼,时代气息强。
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画报,1884-1898年前后刊出15年,被认为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
标志:开启了图文并茂因而可能雅俗共赏的“画报体式,是传播新知识的途径,又是体现平民趣味的场所;
揭露:满清封建政权的腐朽统治
反映:《点石斋画报》所刊4000多幅美术作品,以民主求实的精神,反映19世纪末叶列强侵华史实和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卓绝斗争;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真相画报》
介绍:由二高创办,1912-1913出版17期。
宗旨:监督共和政治,调查民生状态,奖进社会主义,输入世界智识。
目的:反对袁世凯,利用写真手法揭露时局真相,震慑反动政敌真实纪录时事新闻。… ...➔➔➔

5: Education in Public Fine Art Schools

蔡元培与美术教育

蔡元培在留学期间,康德“美的超越性与普遍性”的理念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1916年辞去教育总长职务
1917年:做“美育代宗教说”演讲
他认为美术在变革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向北洋政府建议开办美术学校
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发起成立北大画法研究会
蔡元培极力支持林凤眠执掌国立北京艺术学校

从北京美术学校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美育”思潮推动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使得美术教育脱离了实业教育的阶段。
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郑锦任校长
1921年:改称北京美术专门学校
1925年:增设音乐、戏剧二系,改称北京艺术专门学校
1927年:奉系时期改称为京师大学美术专门部
林凤眠聘请齐白石任教
1934年:教育部令恢复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学校南迁

在林风眠的组织下,1927年5月1日,北京艺专师生联合社会的进步艺术社团组织了艺术大会,美术系举办美术展览,共展览了2000余幅作品,这些作品多抨击社会、讽刺现实。… ...➔➔➔

4: Emergence of Private Fine Art Schools

第一节 上海美专与刘海粟的美术教育活动

早期上海美专的美术教育

周湘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1911年:私人美术学校(布景画传习所)
1912年:西法绘像补习科
培养的人才:照相布景画-舞台布景画-肖像绘制
弟子:王师子,杨清磐,丁悚,张眉荪

1912年底:刘海粟创办私人美术学校 (校长乌始光)
1915年:正式定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
1920年:上海美术学校
1921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
1930: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13:举办画展
1918:《美术》创刊。
1919:学校教师组成天马会;邀请日本画家石井柏亭讲学;组建校董会,有蔡元培、梁启超、王一亭等知名人士
1923:学校建立艺术协会,建立《艺术》周刊;潘天寿任中国画系教师。

刘海粟与“ 模特儿斗争”

1914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第一次使用人体写生(模特)教学
1915年:上海图画美术院开设人体模特儿课程。起用15岁小男孩做人体模特
1917年:举办暑期成绩展,陈列人体习作素描,引发社会反响。… ...➔➔➔

3: Upsurge in Study Art Aboard and Fine Art Education in Early 20th Century

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与美术教育

西方文化进入近代中国后,也冲击着传统的教育制度,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即派学生赴美留学。1905年,清政府废弃科举制度,延续千年的文人传统升迁之途就此废弃,留学海外、学习西方文化与知识便成为读书人新的目标。

日本是学习西方成功的代表,文化语言生活习惯与中国相似,同时日本政府为学生提供种种便利,因此日本成为当时留学生首选的目的地之一。

1906年左右的10年间,赴日留学生达2万余人,许多人学成归国后推动了各地的美术教育,如早期的曾延年、李叔同,曾延年学成回到家乡四川,担任成都高等示范学校艺术教职。北京、江苏、四川为赴日留学大省,这些地区的新式教育发展得更加完备,同时很多学校直接仿照日本教学模式办学,开设西洋画科,也聘请日本教员任教习。

留学日本的画家有,陈师曾、何香凝、高剑父、周湘、陈树人、陈抱一、张善噂、张大千、丰子恺、刘海粟等。

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与美术教育

关作霖为代表的外销画家是最早留学欧洲的画家,之后留学欧洲的还有李铁夫、周湘、李毅士等。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民主”、“科学”思潮洗礼下,留学法欧成为风气,不少人半工半读,这一时期的代表有林凤眠、徐悲鸿等。

Title

《文征明与陈淳绘画风格比较研究》

选题意义:

文征明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皆工,早年和中年皆以工细为主,晚年逐渐形成细腻与粗放两种风格,他对明代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陈淳是明代著名画家,陈淳师从文征明,在其门下有的很高的声望,陈淳画风早年承袭文征明,中年后形成自己的写意风格,对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

在沈周去世后,文征明成为吴门画派的领导者,因为他使得吴门画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在培养文氏家族的同时,也与文人交游、积极传授绘画技巧,陈淳就是其中的一员。陈淳早年与文征明交游,向他学习书画词章,实际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但是到后期他尊师又背师,画风渐变又突变,以至于文征明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这也使得陈淳的绘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后期绘画的新变,摆脱了吴门画派的束缚,与徐渭一同完成了写意花鸟画的变革。… ...➔➔➔

Lu Zhi

吴门画派的文人画家都有着和文征明一样早年仕儒、晚年隐居不仕的经历,陆治也不例外。

陆治与文征明的交往大约于嘉靖二年(1523年)开始,他同文征明一同交游,并创作了大量的游记作品,并学习文氏画风陆治还与陈淳、王毂祥等同门关系甚好。文征明和陆治虽然没有明确的师生关系,但是陆治的早期风格受到文的影响。

陆治的《雪窗易见图》与文征明的《溪山深雪图》用笔节奏、留白十分相似。这种构图与笔法在王蒙的《具区林屋图》中也可以找到。可以推测出陆治从文征明的绘画风格探索到了王蒙的笔意。

清钱杜《松壶画忆》中提到在文众多弟子中,“陆叔平得其奇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