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去讀一下某一個篇章,文心雕龍注,讀的過程中要讀注释。 其實到現在已經不是美學範疇了,叶朗有些地方已經和現在不一樣了。
文心雕龍的意義在於 讀經典 ,學識修養是重要的。美學史的意義是和前人对話,我們不可能一個個朝代的去講。
未講的內容:六朝的書畫美學,更多地講文學問題。
因為文字是最普遍的藝術,由文學來看美學是中國美學的一個重要特徵。文是一種創造力,畫詩書都是輔助。
《文心雕龍》作者生平
北方貴族家庭,家道中落,魏晉南北朝時期很多經典依靠佛寺,梁武帝篤信佛教。後來有反對的聲音。他找了一個當時的達官貴人瀋約,天天給寺庙提文,使得後來只出了這麼一個《文心雕龍》,後來出家了,但你很難讀出有佛學,為什麼沒有什麼佛學理論。
《文心雕龍》的立意
序志篇在最後,講清楚志嚮用意是什麼。
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每個人都有思考,想問題本身就是很美的事,把規律性的東西表示出来,“雕龍”用了一個典故,目的是要達到一個龍的狀態,龍也可是道家的狀態,文心雕龍的目的是把皇帝的東西解释出來,這本书開篇即原道。
夫宇宙綿邈,黎獻紛…… :智術是宇宙當中最高的東西,性靈是人的本性是可以流變,騰聲飛實是人會表達它的想法,表達自我和呈現外界事物,这就叫技術和藝術的起源。在這样一個變化當中表現心靈的關係。
漢代以來的感應說,王道通,由王來教化天地萬物。
可見漢代的理論影嚮有多大,後來變成氣化宇宙論。
這個時期是在反玄學。
人的肉體是和萬事萬物一樣是會毀滅掉的,要在既有生命中创造自我,立言著書。和曹丕講的風骨論也是一脈相承的。想要回到建功立業的狀態中。這個時代必需要我這樣的人出場。
駢文的意義是每兩個可以理解它的意思。 文心雕龍的意義是想提出文章的方法論,人也是建功立業的人,這和大一統的秩序相關的。
文心雕龍很多的方法論不断地被唐人所借鍳。 士族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勢力,和文人不一樣。
在北朝的貴族中他們渴望新的秩序出來,文武官後來成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寒士傅統和後來的科舉制把文士傳統提出來了。之前的文是貴族,而文士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 和文賦、典論論文不一樣,文心雕龍是第一部系統討論文學理論的作品。後代對文的探討。對文的影響。 繼承孔子之志。經學已經被研究透了,就研究文
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 : 文章的本源是經典,這個時代的文章學是敗壞的狀態。
《文賦》這些只看到了小路
比興能韵含無窮多的意味
在批判漢以來的輔陳, 並未能振葉以尋根 :要回到六經的傳統,必然要讓文的浮夸回到文心和先王的創作中。
文心雕龍是教你怎麼教你當一個聖人(呵呵??不要著急進行批判和階級否定)
他講的是人的精神境界的等級,這個和高和低的區別都是存在的 有人就是天然的精神境界高,有的人就是要否認你的存在。有一個問題就是不去講聖人問題
《文心雕龍》的體制
本乎道,師乎經,酌乎緯…… :就得從這些東西中吸收影藏的東西,道聖經緯騷是樞紐。
文體,文和筆是不一樣的,
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義…… :講來源是什麼,把一系列的現象講一遍。對某一個東西進行定義,比如雜文,选一些文章來說,把道理抽象出來,這四點在文體論和筆體論都會出現。
可以看到文體和筆體有歷史的表述。
剖情析采(情采)
樞紐文體筆體是網領 後面是毛目。神思到情采是創作論。
品評是講與創作相關的東西,品評的要點不一樣。
時序是中國最早的文學史,物色是事物外在的感應機制。
才略是根据人的天然的才智
程器是文學的政治論。
整個安排是周易的安排,大衍之数細分。
重返天人感應論
道指的是天道。仰觀吐曜的主體是聖人,進而自然等級的東西就出來了,惟人參之,即三才。 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 :人能把握萬物基本的道,智数之心能顯現,人在天地之間能感悟文心。动物植物都有文。
有了這些形象和聲,就有了道
夫以無識之物…… :萬物沒有知識但有文采。
文明之道
講文統,人的文統從何來。
聖人文章中有天地自然之道,文章要體現天地之道。
征聖:尋覓為文之師
夫作者曰聖…… :聖人是否會把大道直接傳給大眾,為什麼會這樣,孔子不會談性和天道,聖人雖可知天道,但要轉譯。
文章只是个教化工具。
夫鍳周日月…… :用簡單的方式表達很深的意義,用平輔直敘。
都是講六經中的文理和文章的手法。
如果進入六經當中去捕捉,也能到這樣的境界,每一個從事文章創作的人都要有經學功夫。不要輕易的放過。
宗經:返回文體之源
**經也者,恒久之道…… ** : 文心雕龍說最早論說的是易經,這些五經的文章是各行的開端。
情深而不詭…… :提出了文章的六種基本要求,體約而不蕪(易)。
文筆之辯
有聲韵的文,詩和書一開始都是有文有筆的,區分是南北朝時期開始。
制作之道…… :前面一部分有审美特征,后面實用。
筆退則非謂…… :筆精妙言詞精確。
文往往都是和非人的一種溝通,文往往有自然的沟通。
後面往往全是人事。
有韵是文體現天地的節奏。而人是無文采的。 但章表這些是需要注意的。
有韵之文是上中古的特征
神思:藝術創作的構思論
是最純粹的心法,神不再是不可知的東西,讓傳統進入自身。
窺意象而運斤…… :還包括許多道家的東西。
天才反應很快,覃思之人會通過硺磨到同樣的境界。
博見為饋貧之粮…… :有的人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有的人沒什么訓練但他沒有什麼外在的東西。要有知識儲備,有的人只有知識儲備。
藝術情性的自然與教化
然才有庸俊,氣有剛柔…… :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沒有陶冶就沒有好的狀態,用不同的人的情性來看文的體性。
遠奧即道家的狀態。繁縟就是很浮夸
若夫八體屢……:情性是文體的本體,他很注重作者,文心雕龍最重要的一點,是作者論。本體論是很晚出現的。人品和作品不分。人品是個很重要的唯度。
我們不能從作品本身看。西方有些作品可以從實證主義來看。
從小到大的過程從好的地方起。
摹體以定習,因…… :要學習好的東西。由自己的情性來定。
風骨:藝術創作的格調論
劉勰從詩講起,風就是氣,讓自己想表達的態度進入這種自然感。
把不好直說的東西劃入自然界。你的情感的關係是意象化
是以怊悵述情…… :骨,相人的術語,即威儀。你會講什麼內容,怎麼安排,就是風骨,骨就是你要表達的文章的格調。
文辞要有骨力,格局,情感要有內在的結構,內容和結構的統一感。
如果能達到文章的效果會更強。
故練於骨者,析辞……:有風的層面能加深,情感能突顯。
有些人寫文章格調不多,思不環周,牽課乏氣。
若夫熔铸經典之範…… :要讀經典,不是讀乏乏而談的書。不僅是情,還要是體。你的文體和格調到了觀點新而不亂。必須要樹立主心骨,還要基於人情事物的了解。
藝術手法的通變與立勢
通變就是在寫的時候要有新的層次。
修養到位再談變。
情性到風骨到體,到這是勢。
要把寫法的勢頭定下來。
對各種各樣的文體都定下來。
然淵乎文者…… :兩者都要通,文章是要你對各種藝術手法而了解。
情采:文質與表?
情采是文章符號性的意象性的東西。
君子平常的狀態是文的狀態不是禮法的狀態。
老子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這種文采的傳統在諸子體現得很明顯。
故情者文之…… :文的東西還是要情性的東西為基本。
昔詩人什篇…… :詩和賦的情感狀態是不一樣的,賦是為了寫而制造情。
詩的風的傳統,諸子之徒可能是功利的態度,但他沒有說哪一種更高。 但他可能對諸子為文的傳統很尊敬。
聲律:體制與通感
以前很少有談, 在佛經的翻譯中積纍出經驗,發現中國的語言也是可以推敲
形成了明顯的規範,永明體。
聲音和人的哀樂有關
知器寫人聲,感覺劉勰沒什麼道理,其實器物乃自然之物,聲音是平稳的,他那個時期是剛好發現聲律。
外聽易為察,內聽…… :在外面很好的判斷,聽自己的聲音很難聽清楚。寫文章是很難做到音律的。
聲畫妍蚩 :聲音可以形成意象感,即通感,表達激揚的情感入聲。體現強烈的畫面感的效果。
凡切韵之動, :聲音像調味一樣,都是可以來協調的。 用比較容易理解的東西講出來,通感。
物色:復古而開新
用物來感動你的情感,我們的情感是被四時而左右的。
歲有其物…… :感物作為情感的基礎是怎麼影嚮寫作的。從物的形態來感應,物是很多,文是尚簡的,所以要提煉,對物色的理解和把握要推陳出新。
若乃山林皋壤…… :寫山水,怎麼描繪這樣的東西呢?講屈原,不是刻意去求,而是任由這些東西來進入,這個過程可以看到有新的趣味,比漢賦往前走。
南北朝,已經能回到更早的狀態,是天人感應的延續,也是求新求變。
品評:時序和知音
時運交移……:古今以來都在不断變化中。
魏時話言:优秀的人才要一定的基礎,才略可以體現貴乎時的心態。後面的人渴望回到前人的狀態,你們這些達官貴人也要能聚在一起。
凡操千曲而後晓聲…… :積纍,只有聽多了才能明白,叫博觀。
看多了就不會有偏愛心。
一觀位體…… :你的格調是否高,奇正是文章是不是有花哨手法,宫商是音律。綴文者情動而辞發,觀文者通過文章把情感打開。知音篇對我們藝術理解有幫助。
文武相宜的政治期待
為文之人的抱負,在他所處的時代,武人將相地位高,文士要有經世致用學,文武之術,左右為宜。
孫武兵經…… :文人當中也有武的政治期待。學文要有經世致用的軍國方面的目標。
後面就有很多文武兼修的人。政治家對武是一種壓制。這裏強調文人也要有發奮的狀態,是要回到漢末的傳統
文心雕龍的歴史地位
中國上古美學思想脈絡的系統總結 詩騷的傳統
六朝文士审美自覺觀念的典型例證 以文自身為評判標凖,為更積極的行動 以文建功立業提供立法的可能。
復古以開新的歴史視野和立法意識 是整個唐宋時期的主流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