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的儒雅情趣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文征明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人色彩尽显,其个人性格对绘画创作的风格、题材、内容上都有深远的影响,文征明的追求隐逸、渴慕园林的志趣塑造了他的细笔风格,而尊师重道的传统让文征明在题材广度和粗笔风格上有所突破。

      文征明作为吴门四家之一、和吴门画派的核心人物,诗文、书法、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通,对明代文人艺坛的影响非常深远。何以让文征明拥有清润淡雅的绘画风格?本文认为和文征明恬静平和的个人性格和品茶、游园等兴趣爱好有关,并从几个方面阐述文征明性格特点对文征明绘画风格的影响。

  文征明本名文壁,字征明,中年以后以字行。祖籍湖广衡阳,直隶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诗、书、文、画无一不精。在绘画方面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他早年师于沈周,后来又学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最终自成一格。

一、隐逸恬淡——造就细笔

   儒雅自然是文征明的最大特点,和他的成长环境、文化环境分不开。从早年受父亲文林影响并跟随李应祯学习并向沈周学画为他创造了很好的文化氛围,同时父亲对文氏细心的教育和沈周对文征明的深厚感情也让文征明能在成长中受到大量文人素养的熏陶。同时与祝允明、唐寅等友人结交甚好,和唐寅、仇英等人不同,文征明家庭相对较为优沃,虽早年不能未考取功名,但是有良好的条件学习。在思想文化方面,明代的新儒学也继续发展,出现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思想,而禅宗的思维方式不仅和道家相契合,也逐渐和儒学思想相互融合。文征明就是在明代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文人潮流中成长起来的。(1)

   由于文征明的这种性格,让他师从沈周却并未受沈周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所笼罩,反而偏爱秀丽、细润、雅致一路的山水。(2),相对于粗笔,他的细笔成就更大,他善于用青绿,能很好的控制用笔的浓淡变化又能表现他作画清秀清润的特点,并借助松、竹、石等物抒发独特的文人意趣。

隐士之风

真赏斋图》

   文征明偏好文人隐士之趣,但这种隐不是与世隔绝的。虽然隐士之风是属于明代文人流行的文化,但文征明并不表达孤芳自赏的隐,而更带有恬淡闲适并具有人情味的特点。他“德不孤”的品质从他的作品中大量的相对而坐或成对出现的人反映了这一点。他的代表作《真赏斋图》有上博藏本和国博藏本两卷,是文征明的八十岁和八十八岁时为好友华夏所作。从构图来看,两幅画位置略有不同,房屋的布局以及树石院落进行了位置上有互换,但是构图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在山林之中的真赏斋作为画面的中心,并细致地画出了斋室中的陈设;在书斋的前面都有两棵松树遮挡视线,用松树和竹子凸显了隐士之风。斋室内主客二人相对而坐更增强了隐士之气。斋室被山林所环绕,并且营造了纵深感和神秘感。“《真赏斋图》的画面打破了平板单一的空间感,但整幅画作仍然还算是一个以近景为中心的构图形式。”(3)相比王蒙《具区林屋图》等繁密的连续感表现,文征明表现了更加清透的景色,具有平远、深远、幽远的特征。而水平构图让真赏斋这一建筑更好的展现在人的眼前,画的主题是斋而不是景,突显的是人而不是自然。主客二人相对而坐读书也能看出文征明对这位隐士的友情。

   同样风格的有《猗士兰图》,很好的把握了画中的浓淡变化,还有《草堂对坐图》,采用竖向的构图但用同样的手法表现雄俊的山脚下两位谈笑鸿儒的形象,画中高大的松树这样有孕育性的元素依旧是他创作的母题,(9)山势的高俊和险要很好的衬托了草堂中人的闲适和高洁的形象。

园林之趣

   商品经济的发展,造园能力的提高让明代的雅集活动在宋元的基础上更加盛行,文人经常将园林看作是提高品味和进行社交的场所,也有的将园林作为享乐和游玩的地方。文征明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不例外,但是文征明对园林的向往不是附庸风雅和休闲娱乐而是精神寄托的场所。文征明羡慕王献臣有如此奢华宏大的园林,自己是叹到“顾不得一亩之宫,以寄其栖逸之志。”可以看出文征明是将园林作为精神诗意地栖居的家园,而这也是文征明创作园林画的动机所在。对园林的向往也使得他亲自主持设计拙政园,并创作了大量关于园林的作品,如《石湖图册》、《虎丘桥图册》、《天平纪游图》、《拙政园诗画册》、《姑苏四景》等除此之外《真赏斋图》、《惠山茶会图》等作品也是园林画的代表。

   对园林本身的热爱,让文征明能够对园林的认识更加深刻,他的园林画作房屋的构造位置错落有致,门窗比例合理,刻画十分详尽,在此可以看出文征明吸收了界画的特征,避免了文人画中细节刻画不足的遗憾,同时又能与山水融为一体。

品茶之味

《茶具十咏图》

  相比其他文人来说,文征明偏爱茶,这种偏爱是和他儒雅的性格分不开的。从文征明的诗词中能看出性格上纯净的特点和对高雅文化的向往,而君子般的性格特征又与茶文化不谋而合。他对茶文化偏爱有加,在《煮茶》诗当中就写到“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在其诗文《咏惠山泉》中写道:“少时阅茶经,水品谓能记。如何百里闻,惠泉曾未试。空余裹茗兴,十载劳梦寐。秋风吹扁舟,晓及山前寺……”(4)因此在惠山茶会上,文征明就描绘了自己和自己的书画好友蔡羽饮茶聚会的场景,在此文征明并未描绘名山大山的磅礴气势,而是围绕“惠山试泉”这一事件展开的场景化描绘,画面中的树木、山石造型丰富,组合繁密紧凑,突出的是人和自然交融的环境。《茶具十咏图》主人趺坐于主室,书壶伴于其左右,另一间屋内侍茶的童子正在煮水。这很大程度上就是自身出于茶的喜爱而创作的。文征明经常参加茶会,长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因此不仅在创作中常表现与茶有关的题材,参与到茶文化中的熏陶也让文征明对人物、对茶具茶炉都有了非常细致的描绘,这种细致化的描绘对他细笔的创作有很大的塑造作用。

二、古意从容——造就粗笔

文征明尊师重道,勤于学古,向前代和不同的人学习,因此文征明不仅善细笔也善粗笔。虽然文征明性格儒雅、作画认真,但摹古、尊古是文征明的最大特点,而他又受南宋院体绘画的影响较小,这让他在创作写意题材和粗笔绘画上得心应手,同时对老师沈周的学习也塑造了他的粗笔的风格。

尊师
沈周对文征明的影响很大,文征明少时虽不聪慧但勤奋有余,二十六岁便在沈周门下学习,沈周作为文征明的老师对他非常偏爱,文征明和沈周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不仅让今后文征明继承沈周成为吴门领袖打下了铺垫。他们同样出生在优沃的家庭,同样生活在苏州,但是二人的创作却比较迥异。不过从两人的创作经历上来看,二人却有相似之处,沈周有“粗沈”和“细沈”,文征明也有“粗文”和“细文”之分,在40岁之前沈周画风主要来源于元四家,晚年求画者居多便草草而成,自成一家。而文征明早年也以工细为主,但中年以后粗细皆善,其中粗笔更珍。沈周发展了文人水墨的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而文征明继承了沈周的写意山水,在粗笔上颇有相似之处。

崇古
崇古是文征明的特点之一,不仅因为他勤奋好学,也是出于对前辈画家的尊敬和敬仰。元四家的王蒙、倪瓒、等人入明尚在,但一部分人进入宫廷成为宫廷画家,此时浙派和院体画风在社会上仍有一定的影响,而以沈周为首的吴门希望继承元代以来的文人画风,便举起了“崇古”的大旗,因此文征明对南宋以前各家的临习达到了新的高度。
除了文征明山水仿王蒙、赵孟?、米芾之外,文征明的兰竹画继承了赵孟坚 、 赵孟?一派竹画。他自题《兰竹卷》云 : “ 余最喜画竹 , 兰如子固 、松雪 、所南 , 竹如东坡 、 与可及定之 、九思 。 每见真迹 ,辄醉心焉 , 居常弄笔 , 心为摹仿 “。从作品中能看出文征明作为明代文人的一个代表,并没有像元代以前的文人那样抒发雄壮豪放、或失意怅然的强烈情感,而是学习元代的赵孟?、吴镇等人偏向含蓄的特征,其中赵孟?对它的影响最大。其子文嘉《先君行略 》说文征明 “ 平生雅慕赵文敏公 , 每事多师之 ”, 赵孟?是宋元之际文人画发端、由画到写的一个关键人物,因此在兰竹画方面文征明继承了元人的特点。这种文人含蓄内敛的特征被文征明继承,从文征明以后的画家,内蕴美变为外显美,吴门地区商品商品经济的发展,行书笔意已经不够,青藤白阳,“文征明之后,很少有画家沿着元人那种画风画从容闲适而又笔法精紧简洁的君子兰竹了”。(5)
同时,文征明画中也略带生涩拙意感,也是他遍学各家带来的。

勤学
文征明对各大家的勤奋学习造就了他兼收并蓄的特点,也为他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打下了基础。文征明对赵孟?最为仰慕,自然在山水画上常摸索推敲,因此文征明对赵孟?青绿山水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文征明的除了不遗余力的学习赵孟?,其勤学也体现在追两宋,如青绿山水大家赵伯驹赵伯骕;同时文征明也学习老师沈周,沈周承袭元人山水画多水墨,少数作品最多也只是施以浅降,而文征明也继承了沈周浅降的画法。这就可以解释文征明为什么常将山水画的画面用青绿色淡墨渲染,青绿加浅降的独特的“小青绿山水”也突出体现了他本人的性格特点。在学习赵孟?皴染的表现手法上,也融入了黄公望松秀的笔意,文征明有意的将青绿与浅降相调和,目的在于弱化青绿山水的富贵艳丽气息,又追求与浅降同一的清雅淡逸的艺术格调。(6)
在花鸟兰竹方面,文征明尽力表现了元代文人画家兰竹画的情趣,但是和赵孟?稍有不同的是,“文征明的清雅之气已经淡化许多了,高人隐士已不是远离尘世 , 雅俗的界限在绘画题材上已失去了径渭区分” 。(8)我认为这不仅是明代世俗化加强的原因,更是文征明博采众长的结果。
他吸取了众多人画竹的特点,取诸家之长,淡墨兰叶潇洒秀逸,极似郑思肖,浓墨竹丛前深后浅,又兼得文同、柯九思之长。(7)如《兰竹图》 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兰叶的淡和竹的浓墨相互辉映。通过学习《墨兰图》他将兰叶墨笔运用到写意中,这种勤奋好学的品质让文征明创造出竹子独有的的绘画风格。
其代表作《古木寒泉图》,松树和柏树相依生长,一条留白的瀑布倾泄而下,生涩而坚毅,和沈周的笔法有相似之处。《石湖泛月图》看似信笔写成,却有意趣,水波和远景向左偏斜富有一定的动感。水波信笔而挥,又能在从中找到倪瓒一水两岸的影子。因此这就是为何收藏界常说“细沈粗文”,不仅是数量上稀少的缘故,也出因为只有集百家之长才能得心应手的发挥出这种写意的画风。

【总结】综上所述,文征明的个人性格对绘画风格的形成和塑造有很深的影响,他追求隐士之风,又带有书卷气,这和他广博的文化修养和儒雅的性格有关,因此在绘画创作中和人谈笑、交际的场景也处处体现。他身处俗世,又追求隐于林中,同时喜爱园林,又喜品茶,这种陶冶情操的爱好不仅颐养了他温润的品格,也让他将园林、品茶等场景作为艺术创作的题材之一,这种品质让他在细笔创作中有所突破;同时作为一代文人,文征明秉承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他立足于吴门,和他虚心求师于沈周有关,也尽显吴门画派的风格;而崇古和勤于学习各家的精神更是让文征明在创作上自然从容,不仅在粗放的笔法中体现高超的绘画技巧,也极大地拓展了他的绘画题材的创作空间,相比同时代的画家更具代表性,这也是文征明能继承为吴门画派核心人物的重要原因。
  • 参考文献:
  • (1)文征明绘画艺术研究 康健
  • (2)文征明的性情与其艺术风格 《江南文史》 朱声敏
  • (3)刘乔.一竹之逸 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版 113-117页
  • (4)载于《文徵明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页 7
  • (5)文征明《临赵松雪兰石图》考——兼谈文氏兰竹题材绘画
  • (6)文征明青绿山水画与若干作品考辩 单国霖
  • (7)周林生主编,明代绘画 2版[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2,第81页
  • (8)文征明《临赵松雪兰石图》考——兼谈文氏兰竹题材绘画 王连起
  • (9)传承与出新——问文征明与沈周山水画风格之比较 李文豪
  • 图注:
  • 图一:《真赏斋图》明,文徵明,纸本设色,纵28.6厘米、横79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图二:《茶具十咏图》明,文徵明,水墨纸本,纵136.1cm,横26.8cm,故宫博物院藏
  • 图三:《兰竹图》明,文征明,水墨墨纸本,纵26.8cm,横730cm,北京故宫博物院
  • 图四:《墨兰图》元,郑思肖,纵25.7cm,横42.4cm,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 图五:《石湖泛月图》明,文征明 ,立轴,水墨纸本,纵151cm、横54cm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